初具规模(1951-1966年) 3 看美展

    我喜欢连环画,很大程度缘于我喜欢美术,喜欢绘画。虽然我从不曾做过画家梦,自认为缺乏绘画天性,但我上学时的美术课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初中二年级时我14岁,画过一幅画,名为《拉雪橇》,这幅画当时作为中国儿童的创作代表,被选送到国外去展览。

    正因为我对绘画怀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常欣赏画,特别是连环画,尤其遇到画展,必定创造条件,寻找机会前去观看。看画,观摩画展,似乎成为一种高级享受,我心悦诚服地接受美的熏陶与感染。

    1956年,当得知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在北京苏联展览馆(后改为北京展览馆)举行,我大喜过望,在一个周末,只身前往。展品非常丰富,分画种陈列于各个展厅。我步入正门大厅后,眼前顿时琳琅满目,令我目不暇接。我匆匆浏览了国画、油画、版画、宣传画、年画等,又细致地观赏了漫画,最后来到连环画展厅。哇!一套套作品均被选出若干幅,装在大镜框里,悬挂于墙上或隔屏上,强烈地吸引着我的眼球。

    过去,由于幼稚无知,我一直以为连环画画稿只有巴掌般大小,因为连环画册本身就那么大嘛!等看到每部作品选出的原稿后,我才知道原来是16开的规格,大多为横式,也有竖式的。这些原作的画稿真叫我大开了眼界。我发现欣赏原稿同看小儿书,感觉大不相同。看原稿舒服多了,不但画面清晰,而且人物和景物都尽入眼底,连人物的五官和细微表情也都看得很清楚,而且能看出画家采用何种方式、手法描绘故事,连运笔的技巧都展示出来。我在每一部作品前停留,品味着其中的奥妙,得到极大的审美愉悦。参展的连环画作品全部欣赏完,我仍觉得意犹未尽,舍不得离开,又从结尾处返回头重新看。我的眼睛似乎不够用了,发出贪婪的目光,想把每幅画都牢牢地捕捉进脑子里。

    如今想来,有两套作品印象最为深刻,许多画面历历在目,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一套是顾炳鑫先生创作的《渡江侦察记》,那女主人公刘四姐撑杆往离岸的木船上腾跳,左手拉住车窗、右手返身朝追敌开枪的英姿,以及侦察员周长喜被敌人开枪击中,仍坚定地紧握方向盘,眼里射出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目光……一幅幅动人的景像,使我铭记心间,难以忘怀。特别是刘四姐返身开枪的那一幅,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我参观那天,中央美院的几个学生,正围着画幅认真临摹,可见其艺术魅力之强烈与恒久。

    另一套,是上海画家刘王斌先生创作的《则娜》。则娜是西南边境爱尼族的小姑娘,她机警地协助我军侦察员消灭了窜犯的蒋军残匪。则娜的形象生动朴实、非常可爱。这部作品我早欣赏过画书,印象远不如看画稿更带劲。

    由此我联想到,全国连环画评奖时,评委们除了要审看印刷品,更要审看原稿,综合两方面的观感印象,对作品做出评判。因此原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连环画收藏,以藏书为主,但现在集藏原稿也逐渐风行起来,似乎成为一种趋势。无怪乎有人写文章指出:收藏原稿,是连藏的最高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