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前进(1967-1976年) 7 题材变化

    前文谈到“文革”中期出版的连环画,由于故事雷同,内容缺乏新意,绘画也千篇一律老一套,使我渐生厌烦,养成了只买不看的恶习。当然,这是就基本状况而言,出的个别好书,我还是阅读的。这改变了我以前的习惯做法,连我自己对这问题也无可奈何,缺少扭转的愿望。那么,是否就这样持续下去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过了一段时间,随着题材内容发生变化,我的阅读兴趣再度被激发起来,终于恢复买书必读的固有做法。

    1974年,“文革”运动进入到批林批孔阶段,由于斗争需要,竟然将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也揪出来作为靶子,并将他与林彪联系到一起进行深入批判,进而又掀起评法批儒热潮。因此连环画有了新题材内容,很快便创作出版了一批配合斗争形势的作品,诸如《孔老二罪恶的一生》、《万恶的孔丘》、《怒捣大成殿》、《孔孟现形记》、《历史上劳动人民的反孔斗争》、《洪秀全反孔斗争的故事》以及《先秦法家人物故事选》、《韩非批儒寓言选》、《商鞅》、《西门豹治邺》、《陈胜吴广》、《小刀会》、《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等源源面世。这些书按我的分类,是划归古代题材范围。

    很久没见到表现古代题材的连环画,截至到“文革”中期,除了上海再版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北京再版过《东郭先生》外,再也见不到其它涉及历史的作品,连环画几乎完全成了中国现代题材一统天下。如今各出版社纷纷推出描绘春秋战国、秦等古代时期的作品,怎不令我眼睛发亮,心花怒放呢?

    接着,矛头又指向梁山首领宋江,揭露批判其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投降主义路线的连环画也接踵而来,这方面的作品有《投降派宋江》、《宋江的卑劣嘴脸》、《揭投降派宋江》、《‘水浒’中宋江投降派的丑恶嘴脸》、《方腊传》等。

    上述连环画不但将孔子、孟子、宋江等作为反面人物来批斗,而且重新审视和评价历史,对我触动很大。尤其难得的是,我尊崇的名画家,如上海的顾炳鑫、贺友直、刘旦宅、赵宏本、戴敦邦、王亦秋等,北京的刘继卣、林锴、陈惠冠等,都投入创作中,以战斗者姿态用作品参加斗争。尽管“文革”中他们被下放到“五七”干校,还有的受到审查,一度被剥夺了绘画资格和创作权力。但是一旦任务需要,他们仍不计得失不讲条件地努力工作。这种精神使我感动,敬佩之余对作品产生好感,更认真地加以阅读。囿于当时思想认识的局限,我相信了“四人帮”一伙兜售的历史观和对历史人物的歪曲丑化,后来经过拨乱反正,被颠倒的历史才重又颠倒过来。

    纵观“文革”中的连环画,尽管受到“四人帮”一伙的干扰破坏,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整体水平并不高。但在文化事业受到空前摧残,大批专业工作者惨遭迫害的当时,在百花凋零,文艺处于低潮的背景下,连环画出版还是一支独秀,艰难地向前发展的。这离不开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和扶持,离不开从业人员的努力工作,更离不开广大群众对它的需要。

    “文化大革命”已过去40年了,“文革”时期留下了大量连环画,对这些连环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以为,对这笔精神财富,应广泛搜集、整理,深入加以研究,做出科学结论,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