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连环画欢迎您,您可以选择[登录]或者[注册新用户]!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简体版 · 繁体版  

最全最新连环画电子版

首页连环画收藏连环画收藏

进了博物馆的连环画

作者:记者高丽  来源:半岛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3-12-06


 

  1949年后,连环画迅速发展,一个题材能达到几千万本的发行量,到上世纪80年代初,基本迎来了一个创作高峰,此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如今,市场上的连环画,只剩下经典作品一版再版。不可否认的是,连环画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在新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连环画已经进了“博物馆”。不过,在收藏市场上,连环画又迎来了春天,价格是一路高涨,市场前景被藏家看好。

原因从内容到形式逐渐落伍

与电脑、手机相比,连环画的吸引力越来越小。曾经看着连环画长大的一些“70后”“80后”也早已不再关心连环画了,再年轻些的读者当然更不感兴趣。大家为什么不爱看连环画了呢?“我觉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吧,一是故事,二是色彩。”市民张女士认为,“连环画的故事太简单了,讲故事的能力太弱。连环画里的故事情节已经吸引不了现代的读者了。现代的读者喜欢奇幻、悬疑等题材,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精彩而富有特色的人物语言,以及引人入胜的逻辑推理。就像看电视剧一样,故事情节太老套,太简单的话,观众就失去看的兴趣了。”张女士说,大部分连环画都是黑白线条的,“现在的孩子选择也多了,他们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玩电脑,喜欢五颜六色的东西,连环画自然而然地就被淘汰了。”

青岛连环画收藏协会副会长于宏波,是一位收藏爱好者,他认为,电视、电影、动漫等产业的发展,对连环画的冲击很大,“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了彩色漫画书后,视觉感染力强,传统线描的连环画就少了。而随着电视、电影等的发展,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变了,现在基本没人看连环画了,因为连环画的表现形式不如卡通动画等影像直接。”

断层读者和作者都“老龄化”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退休连环画编辑陈元山告诉记者,目前连环画的出版工作主要是重版,“现在主要是一些经典的、优秀的作品,整理以后重新出版。目标读者主要是新一代年轻读者和对连环画有怀旧感的读者。”陈元山说,目前,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每年大概出版或重版一百多种连环画。今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了一套新的连环画《刑警803》,是根据上海故事广播频率《刑警803》改编的同名连环画。虽然出版社仍有新的作品出版,但量少,而且影响力不大。从总体上来看,如今,连环画的销售并不出色,“现在连环画的读者比较少,现在的小孩子不喜欢。如今,电视、电脑等各种好玩、好看的东西都有,对他们来说,诱惑太多了。”陈元山说,“上世纪80年代是连环画发展的高潮时期,以后就逐渐走下坡路了。现在喜欢连环画的人大多是上年纪的人,或者是小时候看过的。”

不仅读者都年龄偏大,连环画的创作者也大多是上年纪的人。陈元山说,如今,仍有少量作者继续从事连环画创作,但年轻作者不太多,以上年纪的作者为主,“现在画连环画的,四五十岁的作者是主力。当然,二三十岁的也有,但全国也没有多少。”

于宏波学过美术,业余时间也搞创作,“我这几年才开始画,主要是封面,今年画了十多幅。现在画的人不少,有退休的画家,也有刚出道的画家。”于宏波告诉记者,画一幅画非常麻烦,构思好了以后先用铅笔画草稿,再用毛笔勾线,“如果是彩色的,要使用传统的国画工笔画法,一个颜色要三四遍才能完成,一遍遍染上去的,画一幅画得三四天。如果是画里面的图,一些有名的大画家一天也就画两张,一般情况下一天只能画一张。”而随着画家年纪偏大,视力也不好,就逐渐不画了。

收藏因为一种怀旧情结

如今,图书市场上已经难觅连环画的踪影。虽然连环画“退潮”是不争的事实,但它从来都不缺怀旧人士的追捧。这十多年来,连环画已成为一种大众收藏项目。当然,价格也是一路飙升。一些品相好又稀缺的连环画接连卖出“天价”。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连环画市场不景气,买连环画自己看的老百姓少了,现在基本是收藏爱好者才会买。连环画都在藏家手中。”于宏波说,如今,收藏爱好者和连环画创作者年纪大多在三四十岁至七十岁之间,“我是从小爱看连环画,家里经济情况不好买不起。一个班里也就几本,大家传着看,看完之后基本都没皮没尾了。长大之后,还是喜欢,经济条件也好了,看见连环画就想收。我觉得,像"60后""70后",喜欢收藏连环画是有一种怀旧情结在里边。”

对于收藏市场,于宏波非常看好,“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价格是一路飙升,连环画从来没有贬值过,收藏市场一直被看好。毕竟很多已经绝版了,再版的也比较少,东西越来越少了,收藏者人数一直上升,所以我很看好这个市场。像2000年出版的一本小精装《穆桂英》,定价二三十元,现在市场价差不多五六百元了。”




Copyright © 2010 lhh1.com 版权所有 向日葵连环画 执行时间:16.3440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