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连环画欢迎您,您可以选择[登录]或者[注册新用户]!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简体版 · 繁体版  

最全最新连环画电子版

首页连环画收藏连环画收藏

这些收藏品的市场价值或超100万

作者:  来源:重庆晚报-慢新闻   发布时间:2018-07-13


  火花、粮票、人民币、连环画、报纸……一件件收藏品,一份份回忆,沉淀了岁月的痕迹。70岁的重庆市石马河街道居民王天福,半生喜收藏,他用数十万件藏品珍藏历史。

  走进王天福的家,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书房,井然有序存放着各类藏品:一整面墙的书柜里,按年份依次存放画报、报纸;纸盒里、箱子里分类放着火花、粮票、票证、字画等藏品。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收藏品的市场价值超100万。



王天福收集的各种火花

  因火花结缘收藏三十余年

  在这数十万件收藏品中,规模最大的就是火花和粮票:有原江北县火柴厂出品的纪念火花,有重庆火柴厂出品的重庆大礼堂、嘉陵江索道火花,也有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海火柴厂、戏剧人物为主题的火花,还有以王进喜、刘胡兰、雷锋、黄继光等英雄人物为主题的绝版火花……

  王天福从小就喜欢美术,看到火柴盒上的图案很好看,他便开始零零散散的收集。1983年的一天,当时的江北区三洞桥下,时常有人贩卖各种火花,王天福觉得图案很漂亮,于是每天下班后,都要去转一转。此后,他对火花的喜爱一发不可收。

  在他的一本收藏册里,有一张火花很特别:中间有“自来火”三个大字,旁边几个小字写着中国制造、完全国货。“这枚火花是清朝末年生产的,那时叫火柴为‘自来火’。为了鼓舞人心抵制外侵,还专门印有中国制造和国货等字样。”王天福说,每一张火花,都记载了一份历史印迹,十分有意义。

  说起王天福收藏的爱好,他的妻子唐蓉很支持:“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一心只玩收藏,我觉得挺好。”




民国时期的火柴

  你见过陶瓷制作的火柴盒吗?

  提起火柴盒,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都是长方体硬纸盒,可你见过陶瓷做的火柴盒吗?王天福就有这样的一批陶瓷火柴盒,大约是民国时期生产的。

  这是长方体的青花陶瓷,比常见的火柴盒略大,侧面有一小洞,使用时就像倒牙签一样倒出来。盒子正面印有“洋火箱”三个字,背面或印着风景图案、或印有“卅七年 古四月”等字样。


 
各种陶瓷做的火柴盒

  王天福对记者介绍了火柴的历史:火柴是从外国输入中国的,国内最早的官方记录是1865年的天津海关报告,记载过火柴输入的情况。“不要小看这一盒火柴,当年可要一两银子才能买到,一般老百姓用不起。”
 

  粮票记录着那些年的日子

  在他的另一本珍藏册里,则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各种粮票,有蔬菜粮专用票、糯米供应券、糖果糕点供应券。贰两、壹市斤、伍市斤、一公斤、五公斤,面额各有不同。最早的有重庆1955年发行的第一套粮票,背景图案是一辆大卡车;还有1988年重庆发行的最后一套粮食供应券。此后,粮票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1955年开县的粮票

  “每月20号,我便拿着粮票、粮证和钱,去领全家人一个月的粮食。”王天福回忆,当时按家庭人口领粮票,不同年龄的分量不一样:小学生20斤、成年人25斤;如果是干部还要少2斤,只能领23斤。

  一张粮票让老太太泪流满面

  王天福拿起一张旧得泛黄、面额五市斤的1962年重庆市粮食搭伙券,向记者讲起一个难忘的情景。


 
一张泛黄的粮票带出一段难忘的历史

  多年前,他喜欢到解放碑中兴路一带淘宝买粮票,一群人围在一起讨论,一位过路的老太太也来看热闹。当看到一张1962年的重庆市粮食搭伙券,老太太顿时潸然泪下。她说,她家也有一张这样的粮票,看到这张粮票就想哭,因为总让她想起那个困难时期,这张粮票一直被珍藏在抽屉里。老太太的话让王天福很动容,最后他买下了那张粮票。

  现在,粮票已“退休”了,但关于粮票的那段记忆还存留在老一辈人的脑海里。如今,王天福是重庆市粮票联谊会副会长,收藏的粮票有8千多张,可算是重庆拥有粮票最多的人。

  他还有一个心愿,想出一本川渝粮票实图录。“粮票是咱们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是珍贵的历史物件,应保存下来给后人看看!”王天福说。
 


Copyright © 2010 lhh1.com 版权所有 向日葵连环画 执行时间:18.51518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