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连环画欢迎您,您可以选择[登录]或者[注册新用户]!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简体版 · 繁体版  

最全最新连环画电子版

首页连环画知识连环画知识

连环画的前世今生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7-15


  中国最早出现的可以被称为连环画的应该是距今2000多年前的汉代“漆棺画”。考古人员曾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的漆棺上发现两组莲环故事画。一为“土伯吃蛇”,为“羊骑鹤”。虽然这两组图画的情节非常简单,但是由于作者把画中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画与画之间的衔接交代得十分清楚,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已经具备了连环画的某些特点。
  
  事实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就有记载攻战事迹的连幅图画,但这还只是具备了连环画的基本特点,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连环画雏形在两汉魏晋时期形成,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到明代以后才有了进一步发展,直至清末民初发展成熟,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连环画。这时的连环画真正实现了图书由文字符号向视觉形象的转变,是造型艺术和文学艺术的完美结合,形成了其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文字简练、情节曲折连贯的特点,并且把文学、绘画艺术集于身,成为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之一。
  
  两汉、南北朝、隋唐
  
  中国的连环画在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时期就已经具备了基本形式并真正诞生。除了前面所提到的两组连环画以外,在史料中还记载了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的许多情节画,可以视为我国连环画的最早萌芽。近几年考古发现的河南洛阳“烧沟”61号汉墓壁画中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代表。
  
  到了东汉时期,这种画的内容就开始变得十分丰富,而且开始在绘画以外,增加了文字的说明,时称之为“榜题”。当时主要是以壁画的形式为主,主要描绘了些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和封建伦理道德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如《孔子见何馈》、《柳下惠覆寒女》等历史故事,《伏曦女蜗》、《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
  
  自魏晋南北朝开始,至隋唐时期,随着佛教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广泛传播和普及,连环画的创作也不断吸收其营养。这时出现的连环画样式更为自由了,题材也进一步的丰富。在遗存的敦煌壁画中,有大量用连续性的绘画表现的佛教故事和本生故事画,它们已经具有初期连环画的雏形。这些壁画的内容虽然是佛教教义的故事,但是很多场景已经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了,其中许多故事已经开始反映现宴的生活,这是连环画融人人们日常生话的开始,使其具备了更为健拿丰富的内涵。
  
  在莫高窟北魏第257窟西壁的《九色鹿本生》壁画,就是一组具有完美情节结构的本生故事画。此故事画讲述的是《佛说九色鹿经》的故事,整个故事共分为九个画面,采取横卷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了该故事的主要情节。整个壁画在横卷画面上,按照由两头向中间发展的顺序,依次绘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其故事情节分为六个连续的画面。九色鹿勇救溺水者,溺水者跪谢九色鹿王后要国王抓捕九色鹿,溺水者告密,溺水者引国王围捕九色鹿,九色鹿向国王揭露溺水者忘恩负义的行为。
  
  这副连续壁莉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绘画艺术上,都巳经具备了初期连环画的特征。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根据此壁画故事改编的美术片《九色鹿》曾风靡一时,成为少年儿童们所津津乐道的对象。
  
  这样我们就可以认为,中国汉唐时期的一些壁画,已经有了一定的内容连续性,井立意去表现一段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这是开始把文学和美术结合起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孕育着我国古代连环画的初步面貌,在很大程度上为以后连环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元、明、清
  
  中国的文化艺术自宋代开始,全面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随着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向南方转移,雅致细腻的艺术特性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越发显得精巧人微。
  
  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印本书籍在社会上流行,书籍出版已经有了一定规模,这就为其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提供了基本可能。于是在书中配上插图,使文字与图画相结台,也就成为当时书籍发展方向的一种尝试手段。当时就已经出现了上图下文的书籍形式。另一方面,用连续的故事性绘画表现现实生活风貌的书画作品,也是在绘画艺术形式上的突破。这样,连环画出现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它的初步面貌就开始逐渐清晰起来。
  
  两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雕版技术的成熟,人们开始在书籍中配搭连续性的插图。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的诠释书巾内容,另一方面也能为书籍增加美观以增强可读性。这一时期中国绘画的兴盛,特别是人物画和风俗画的兴起,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连环画的发展。其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尤其值得赞赏,这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少有的杰作。作者描绘清明节日北宋都城汴粱(今开封)的盛况,通过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的活动情景,反映了这历史时期人们社会生活的侧面。全幅场景浩大,内容极为丰富,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风俗长卷画。画家用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手法,广阔而细致地描写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形象和世俗生活。
  
  其宏大的规模、复杂的构思和全面精湛的技法,令人不得不叹服画家非凡的艺术才能和旺盛的创作精力。虽然这是只有一幅长卷的画幅,但它却具有完整的场景情节,其本身的故事性和场景描写,也使它具有更多的连环西的性质。可以说《清明上河图》标志着我国古代连环画的成熟。在同一时期,也出现了由多幅故事组成的连环画,如《烈女转》,即首次用这种形式刊出。
  
  到了元明时期,随着戏剧和文学的繁荣兴起,在小说和剧本中插入连环性的插图更加盛行了,连环画艺术为了适应读者的需要,开始转向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创作。如《新刊全相注释西厢记》,全书161页,页页有图,旁有标题文字,另一种刊本《西厢记》,每折半页图,两旁对句。明刻本《孔子圣迹图》:以孔子一生为故事线索,孔子形象为主线,多图连环式描绘人物故事。
  
  此刻本曾流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区,对各国图画艺术影响巨大。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位对后世影响巨大连环画的大家——陈洪绶(1598-1652)。他本人最擅长画的是人物、花鸟、山水,但是在他的绘画艺术作品中,数量最多、最有特色的却是版面人物画。这是他为当时流行的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所作的插图,已经完全具有了连环画的性质。他在《两厢记》、《九歌图》,《水浒叶子》等故事题材的作品中,寄托了他本人在明朝末期衰落的社会环境下的悲愤,希望和理想,陈洪绶创作的连环插图,忠于对原著精神和情节的理解,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井丰富了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这些作品在后世影响广泛,对许多连环画家的创作都产生了影响。
  
  这一时期所流行的章回体文学书籍,也有许多书中插人了一些线描插图,有些书一回故事就有一幅插图,因此被俗称为“回回图”。“回回图”不但增加了书籍的观赏性,又使线描插图这种艺术形式为人民大众所熟悉和喜爱。现国家图书馆所藏元刻《平相三国志》,明刻《两厢记》插图,清刻《红楼梦》插图就是其代表作,
  
  到了清代,开始出现了具有连续性情节的年画,为连环画增加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如以生产为题材的连环图画“耕织图”“棉花圈”等。另外在文学作品创作上,清代继承了元明以来的传统,出版了插图更为精良的我国四大占典文学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至清朝未期,上海出现了“点石斋”等画报成为连环画发展中的亮点,这是由西方传人的石印技术所带来的出版革新,这些画报中刊登了些表现时事新闻的连环画,深受当时的读者欢迎,风靡时,为连环画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一些小开本的故事画册在上海出现。这些画册图文结合,又注意画幅之间的连续性,一环紧扣一环,非常引人人胜,很快成为深受全国群众特别是少年儿童所喜爱的读物。但当时对这种读物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上海叫“图画书”,两广叫“公仔书”,北力则称其为“小人书”。
  
  到了1889年,当时的上海文艺书局出版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本石印本连环画《三国志》,这套书被公认为是现代最早的连环画。而《点石斋画报》和《三国志演义全图》(1899年由上海文益书局石印出版)则是中国连环画史上第一批完全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文学原著内容的作品。
  
  此后,从1925年到1929年,上海世界书局相继出版了《西游记》、《水浒》、《三国忘》、《封神榜》、《岳传》等5部长篇连环画,封面都印有“连环图画”的字样。
  
  从此,人们就把这种图文结台,绘有连续性图画的读物统称为“连环图画”。但是随着不断发展,它还有一个令人感到更为亲切的名字——“小人书”。这是因为中国的连环画出版,主要采用了64开的小开本出版发行,民间的读者因形就意,为其取名为“小人书”。在之后的许多年里,小人书就着其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整套的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在小人书的辉煌时期造就了几代忠实的读者,影响着中国最大的群体,为那些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关于历史、社会以及自身的印记。
  
  



Copyright © 2010 lhh1.com 版权所有 向日葵连环画 执行时间:2.97678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