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连环画欢迎您,您可以选择[登录]或者[注册新用户]!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简体版 · 繁体版  

最全最新连环画电子版

首页连环画知识连环画知识

从石印画报到“小人书”的诞生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8-01


  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之中,两千年来一成不变的国家体制被打破,国家处于分裂和战乱,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纷乱而疲惫的生活中寻找着点点的安慰与乐趣。
  
  连环画恰是以这样的社会条件为机遇,适时而出。它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短小有趣,使其一经出现,便迅速的流行于都市小市民阶层之间,成为早期的文化商品。
  
  二十世纪初的上海,繁华多姿,太平一方,有着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又兼备方才七云集于此,因此为连环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早期连环画的重镇。在这里,连环画的发展完成了从石印画报到“小人书”出版的飞跃。
  
  上海的《点石斋画报》是以图画新闻形式的连幅图画。最早发行的时候,仅仅只是作为《申报》的附送赠品,每十日出版一本,每期八页,其内容是“选择新闻中可嘉可惊之事,绘制成图,并附事略”。甫一上市,就因其贴近社会生活故事事卖点,以及精美的印刷和中西台壁的创新绘画技法,赢得了普通市民的喜爱。再加上它包罗诸般事物的可看性和时效性,将社会热点,政治时局,列强侵略,民俗奇闻等统统网尽,因而风靡一方。
  
  《点百斋画报》的成功与其主力创作绘画者吴友如有重要干系。吴友如是晚清时期一位很有影响的画家。他出身于寒门,自幼刻苦,后经人介绍去苏州云蓝阁裱画店做学徒。在此期间,他依靠环境的熏陶和自身的天资,竟自学成才。之后,吴友如得到附近一位画家的慧眼所识,认为他“笔墨不俗,可以造就”,于是以所学相授,吴友如终于艺成。当时他以擅画花卉人物而名声大噪,引得清廷王室也召他进京作画。但他却不愿受此束缚,遂借故南归,在路经上海时,偶得消息,于是受聘《点石斋画报》。
  
  但是《点石斋画报》是《申报》的附属品,在光绪期间一直由外国人掌管,吴友如不愿受制于外国人,离开了《点石斋画报》。但他又于光绪十六年(1896年)九月,主持了新的绘刊——《飞影阁画报》的出版。《飞影阁面报》也是旬刊,同样也用连史纸石印,但在内容上侧重于刻画仕女人物,而并未着力于时事新闻的记载,这使其社会影响力远不如《点石斋画报》。
  
  《点石斋画报》在一八九八年停刊,总共发行了五百一十八期,单是描绘时事的连环图画就有四千余幅,深受当时读者的欢迎。至光绪末年,曾由《申报》馆出过台集,售价昂贵,每部二十大洋,现成稀世珍本,在民间很难觅到它的踪影。其绘画上乘,印刷精姜,内容广泛,既是学习勾线人物画的范本,又是重温晚清时事珍闻的珍贵史料。
  
  自《点石斋画报》以后,石印画报得以风行。到1899年,上海文益书局出版了朱芝轩编绘的《三国志》,印有200多幅图画,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有记载的最早的连环画。这套图画为后来的“小人书”开辟了道路。
  
  1916年前后,著名的《潮报》首先将单张画报印成折子的样式,后又装订成册,制作成便于携带的袖珍读本。这种具有特色的小型本,一直沿用到解放后的连环画创作和出版发行中,虽格式不一,但无大异。这样,称之为“小人书”的连环画就此诞生了。
  
  早期画报的写实派画家们在绘画创作上的创新在于,他们在继承了中国人物线描画传统,以繁复工整的构图描摹市井风俗的同时,在建筑物和交通器具上又吸取了西方的焦点透视技法。这是种典型的吸收融合,实际上是受到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的整个社会文化风气的影响,虽然这种画风受到当时的多方非议,但却因拓宽了中国绘画的写实功能而深人人心,其尝试正是后来海派文化的起点。

 



Copyright © 2010 lhh1.com 版权所有 向日葵连环画 执行时间:3.46169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