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具规模(1951-1966年) 4 文理分科

    小人书的读者对象,以少年儿童为主;小人书这个称谓,除了说明它开本、画幅小,人物小之外,也包含是由小人来阅读这层意思。我与绝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在孩提时代买小人书、读小人书,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然而升入中学,尤其是读高中后,同伴们一般就舍弃小人书,转而读文字书(大书)了。我却始终没有放下小人书,不仅购买,还兴趣不减地阅读,甚至还攒存起来,集少成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事离不开当时的背景。我结束了高一的课程后,马上要升入高二就读。当时我所在的北京市第二中学,虽然还没有像后来那样被划成市重点中学,但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直很高,学生们也勤奋努力,报考高等院校的升学率也名列前茅。校方可能出于为学生升大学着想,提前做准备,决定在高中便进行文理分科。这也是未雨绸缪的一项措施。我由衷地感激当年遇到这场变动。

    文理要分科,我面临着选择。其实,长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加上我对文学艺术的喜爱与向往,我很早就想从事文化工作。因此,我当机立断,挑选文科作为重点学习范围,作为主攻方向。莫非学文科的人就离不开小人书吗?当然不是。这又事出有因,与当年的一场社会大讨论有关。

    记得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全国学术思想界曾展开一场深入的公开讨论,一些报刊都介入了此事。讨论是由思维方式引起的,即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异同、必要性与适用范围等。争来辩去,最后的结论大致是以下几点:两种思维方式都重要,各有侧重和自身的规律;从事自然科学的人应加强逻辑思维,而从事社会科学的人应加强形象思维。我选择文科,今后致力于文化工作,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因此必须培养与加强形象思维的能力。那么形象思维的形象,又从哪儿来呢?也就是说,如何获得形象思维的形象?

    形象大量存在于生活中,在生活中留意观察,注意积累就可以了。同时,形象也存在于各种艺术门类中,各种艺术都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形象性是艺术的根本特点。我那时常看电影、看话剧、看画展、看书报杂志等,获得古今中外的大量形象。但是由于条件所限,电影话剧稍纵即逝,看完就完了,时间久了就容易淡忘。那时科技水平和生产力远不如现在发达,现在可以借助光盘、录像带等媒体,借助许多图像清晰的画报,留住形象,使形象记忆处于新鲜、明晰的状态。那时没有这些现代化设备,怎么留住形象呢?

    我发现,连环画非常有用,最大特点是不但提供形象,而且能留住形象,诸如古代的战争场面、刀枪剑弩交锋、兵士厮杀、马队列阵等等,古时人物的衣着服饰、建筑样式、陈设器物等,外国人的相貌、环境景观、风俗民情等等,连环画中都描绘出来,随时随地可以翻阅参考。各种题材内容的连环画,积攒多了就如同一座形象资源库,可以学习借鉴,受用无穷。

    而且,由于连环画是大众普及读物,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物美价廉,只要花上一两角钱,就能买到一本,因此,集攒连环画就是许多孩子都能承受、能办得到的事。我应该通过收藏连环画,不断得到各种形象,使它们越来越丰富,进而帮助自己增强形象思维能力,提高艺术修养。有了这个认识,无异于有了新的动力,我的连环画收藏,便更自觉地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