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具规模(1951-1966年) 14 搞“四清”

    参加工作,就意味着有了收入,从此经济独立,再也不用依靠父母了。

    有了收入,花钱自由得多,买书也更方便。虽然还做不到出一本买一本(其实也没那个必要),但选择空间更广阔了,凡是自己喜欢的、看中的,都能够请入账下,收进柜中。

    毕业不久,1965年元旦刚过,我被抽调到京郊通县去搞“四清”,郑重的说法,就是担任工作队队员,去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当时北京市委一些领导人和机关干部,都在通县蹲点,摸索和积累进行农村社教的经验。我被分配到大稿村,那正是邓拓同志蹲点的所在地。我和同一批分来的同志,主要负责文化宣传工作,平时在村里访贫问苦,放幻灯、教唱歌等,到了集结时候,便根据搜集到的真人真事,编写文艺演唱节目,配合运动发展,进行小分队排练演出。每月放假一次,月底回城休息四天。

    初夏时节,某个星期日,我的女友到大稿村看望我。我请了假陪她到县城转转,一起逛了商店,看了场电影,还在一家老字号饭馆吃了京东名菜烧泥鳅。那天转进书店,我一眼见到柜台里摆着华三川先生绘画的《白毛女》,翻了翻觉得绘画精致,简直棒极了!于是当即买了下来。

    和女友告别,目送她上了长途汽车离去,我才骑车返回村里。当天晚上,其他工作队员都入睡了,我凑在昏黄的灯光下,躺在被窝里细细地读着《白毛女》,那一页一页画面,特别精彩,深深地吸引着我,华先生用他精湛的画技,出色地塑造出杨白劳、喜儿、大春、黄世仁等正、反面人物形象。作品乡土气息浓郁,河北农村的环境景观描绘得真实生动。无怪乎这部画作后来在全国评奖中荣获绘画一等奖,它确实是画家华三川在创作巅峰期的力作之一。

    后来,我稍有空闲,便拿出《白毛女》翻阅。一次正在欣赏着,被工作队队长发现,他奇怪我这么大人怎么还看小人书,便要了过去。他看了一眼封面,点点头说:“白毛女,好书!写阶级压迫,杨白劳死得多惨……”边说边打开书看了几页。队长对我看这本书很重视,曾在会上表扬我,还在我结束工作离队前的鉴定材料中,签署意见肯定我“立场坚定,爱憎分明”。没想到这本《白毛女》,竟为我带来意外嘉奖与收获。

    附带说几句,村里的墙报,由我画报头和插图,我选出杨白劳惨死的画面,还有大春营救喜儿的画面,用粉笔临摹在墙报上,受到老乡们好评,也得到工作队赞扬。这本书被许多人借去传看,后来我进县城又买了一本自己保存,那本旧的送给村里一个喜欢文艺的小青年了。

    关于《白毛女》,华三川先生除了画过黑白稿之外,还为上海的少儿社画过彩色稿。这两种版本在“文革”后被多次重印。24开本的彩色版,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和上海大可堂文化公司,都先后再版精印过,很受读者欢迎。《白毛女》连环画堪称经典,是与华三川先生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分不开的。

    《白毛女》的各种版本很多,解放初期曾达17种之多,黎鲁先生撰文做过介绍。在“文革”中,作为普及样板戏——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又出版过绘画本和剧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