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连环画欢迎您,您可以选择[登录]或者[注册新用户]!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简体版 · 繁体版  

最全最新连环画电子版

首页连环画名家连环画名家

刘成湘:我画“小人书”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0-27


  刘成湘,著名美术家。1938年生于潍坊,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第三届山东美协理事,第一、二届潍坊市文联委员,首届潍坊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艺术顾问。美术副编审。退休前任《农家生活》杂志社副总编辑,兼美术编辑。擅长水墨画、版画,兼画连环画、年画、插图等。曾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近4000幅美术作品。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先后为山东省小学算术课本设计封面和为小学1至5年级编辑美术课本;七八十年代曾出版过十种长篇连环画册。其中《科学与魔术师》被评为山东省优秀连环画,并参加了全国连环画展览;年画《修农具》、《水往高处流》曾分别参加全国年画展,《农村科研小组》参加山东年画晋京展出,而后被选送到法国、日本、意大利、卢森堡等国展出,后由国家收藏。
   

  十年前,我从忙碌了四十多年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虽已是花甲之年,精力却还充沛,每天除了画国画外,还学上网,日子过得很充实。
  
  搞了一辈子美术创作,习惯了在报刊上见到自己的作品,但从没想过自己和网络有啥关系,出于好奇心,我在百度打上了自己的名字,不料一个个有关我的网页显示出来,里面除了介绍我的版画和国画外,还有些是拍卖我的连环画册词条。浏览着这些熟悉而又模糊的内容介绍,我的思绪一下回到了三十年前。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被称为“小人书”的连环画册成了最受儿童欢迎的读物,其实不只是孩子,许多成人也是热心的读者。原因是当时出版物品种甚少,文艺活动单调,电视又不普及,小人书自然成了人们宝贵的精神食粮。
  
  早期,我曾发表过一些连环画,因此出版社便约我为他们画连环画册。从此,在连续七年的时间里,我从没午休过,甚至连吃饭都是边吃边画。夜深人静的时候,人们都进入了梦乡,却是我创作最紧张的时刻。
  
  那时,我的居住条件极差,全家四口人挤在两间不见阳光的小屋里。我的“画室”是一个12平方米的小房间,还兼作卧室和会客室,容我画画的地方只有两平方米而已,只能放上一个小书架,一张小写字台,还有一把钢管小椅子。一位知名诗人写文章介绍我时,曾叹道:“真想不到飞往全国各地的那么多画作,竟然是诞生在这弹丸之地。”
  
  冬天,屋里很潮湿,虽然生着小炉子,可夜间室内照样还结冰,我就披着棉大衣,脚上穿着厚棉鞋,腰里放只暖水袋,趴在桌子上画了一幅又一幅。夏日炎炎,正是人们扇着风扇还喊热的季节,休闲时,人们都想找个阴凉躲着避暑。然而,我却猫在不太通风的“画室”里只穿着内裤,把脚泡在凉水里,肩上搭块湿毛巾,专心致志地画小人书。
  
  连环画创作是艰辛的,然而我也获得了许多快乐。那些年头,不论是在新华书店,还是在街头小人书摊,以及其他休闲地方,经常看到大人孩子全神贯注地看小人书,其中也有我的作品。看着他们阅读时的那个高兴劲儿,我深知是对我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有一次,我到新华书店,看到一位小朋友指着我画的《枪声惊梦》,对他爸爸连声说:“我要机器人的,我要机器人的。”待把小人书买好后,他连蹦带跳地喊道:“噢,我也有了!”那时那刻,我就像那个孩子一样心中溢满了幸福的感觉。我画的小人书不断涌向全国各地的书店和书摊,出差在外时,不管到哪家新华书店或小人书摊,都能见到我画的小人书。每当此时,身在异乡的陌生感就会一扫而光。有次乘火车,对面坐着一位哈尔滨的乘客,手握着我画的《奇怪的凶手》津津有味地阅读,闲聊时他知道这书是我画的,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周围的几位旅客也用崇敬的眼神看着我,向我问这问那,其崇拜的表情就像今天的“粉丝”,我确实收获了成功的感觉。
  
  花开花落,暑往寒来。我一直伏在画桌上耕耘着,到后来,椅子腿把砖地磨出了四个小坑坑,最深的有7厘米之深。一位朋友来找我玩,看到了那四个小坑儿,非常感动,他颇有感慨地说:“硬硬的砖地上生生磨出坑儿来,真是滴水穿石啊!这坑坑是岁月的见证,是毅力的见证,也是你成绩的见证啊!”
  
  七年里,我共出版了十本长篇连环画册,其中《科学与魔术师》被评为全省优秀连环画,而后又参加全国连环画展览。《谁是四脚蛇》发行量高达1200万册,创下全省连环画册年度发行量最高纪录。后来,我分到了机关宿舍楼的房子,搬家那天,帮忙的人把其他东西都搬走了,我却默默地坐在那把小椅子上,两手来回地抚摸着那张小写字台和小书架,看着那四个小坑坑,心中感慨万千。我真想亲吻一下这块哺育我事业成长的土地啊!等所有的东西搬走后,我才向门外走去,望着我耕耘多年的“画室”,里面已是空空荡荡,留下的只有那四个深深的小坑坑,我禁不住的眼睛模糊了……
  
  



Copyright © 2010 lhh1.com 版权所有 向日葵连环画 执行时间:6.40649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