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连环画欢迎您,您可以选择[登录]或者[注册新用户]!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简体版 · 繁体版  

连环画电子版 老录像带采集转视频文件

文章搜索
  • 关键字:
  •         
1974年1月22日,中方一些列系列宣传引起了轰动效应。《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轰动世界并有着深远影响的通讯文章《苏联间谍落网记》,详细报道了中国当场破获此案的经过。这篇报道当时未予署名,据说是出自著名记者穆青的手笔。
栏目:故事背景 | 作者: | 来源: | 发表人:admin 2021-01-17
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上刊登的8000字短篇小说《伤痕》轰动全国,形成“伤痕文学现象”。这篇小说喊出了广大读者的心里话,在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小说作者卢新华把《伤痕》最初的手稿捐给复旦大学图书馆,并自述了《伤痕》背后的故事。在此,与读者分享。
栏目:故事背景 | 作者: | 来源:抚州日报 | 发表人:admin 2020-06-27
栏目:故事背景 | 作者: | 来源: | 发表人:admin 2017-06-01
大家熟悉的《枯木逢春》,虽然有“春”字,但是讲述的压根就不是自然的春天,而是治病救人的意义上的医疗制度上的春天,给群众以无限照顾的党的关怀的春天。
栏目:故事背景 | 作者:梁东方 | 来源: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 | 发表人:news 2016-03-31
在整个农业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工业社会的向往都一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情绪,是一种虽然盲目但是却也非常真实的大众意识。这种大众意识反映到艺术之中,就成了一种无处不在的话语导向和习惯。
栏目:故事背景 | 作者:梁东方 | 来源: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 | 发表人:news 2016-03-21
由梁东方著作的《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介绍连环画名家、名作,从一幅幅我们熟悉的画面中,挖掘其中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找寻一个时代的记忆。
栏目:故事背景 | 作者:梁东方 | 来源: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 | 发表人:小兵 2016-03-16
不怪老百姓说我们,我们当时的队伍素质、装备、工作方法等多方面的确不适应对付“二王”这类凶悍的暴力犯罪分子。
栏目:故事背景 | 作者:丁京玉 | 来源:中国警察网 | 发表人:lhh1 2013-08-25
  1974年1月15日晚10时许,苏联(当时被称为“苏修”)驻华使馆一等秘书、三等秘书等人,在与该国派遣特务李洪枢以及同伙在北京西坝河桥头秘密接头时,上空突然跃起一发红色信号弹,紧接着西坝河桥被照明弹照得通体透明,成群的民兵和公安人员从四面八方直扑桥下,谢苗诺夫等几人被当场抓获。
栏目:故事背景 | 作者: | 来源: | 发表人:lhh1 2013-03-24
  当年,以戴敦邦为代表的很多著名画家在“牛棚”里接到“指示”,集中起来为“样板戏”搞连环画创作。能够从“牛棚”走出来,重拾画笔,为亿万连环画迷留下弥足珍贵的“八大样板戏”连环画,使我们能够欣赏到特殊时期、特殊艺术形式的特殊创作实属幸事。
栏目:故事背景 | 作者: | 来源: | 发表人:sunflower 2013-03-20
  《牛郎织女》连环画,原作全部130多幅图画,现仅存107幅,其中有一部分是尚未完成的铅笔革搞,要使这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得以完整出版,重见天日,确实并非易事。
栏目:人物背景 | 作者: | 来源: | 发表人:lhh1 2012-08-23
Copyright © 2010 lhh1.com 版权所有 向日葵连环画 执行时间:0.0293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