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连环画欢迎您,您可以选择[登录]或者[注册新用户]!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简体版 · 繁体版  

最全最新连环画电子版

首页连环画背景人物背景

连环画《血染法卡山》帮助传奇军人找回迟到的军功

作者:罗建华 王登美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0-22


     

  连环画阅读:《血染法卡山》(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4年)


  这是一个传奇式的军人,参战10余次,竟然没负过伤。本该属于他的军功,事隔几年,缘因偶然的奇遇,姗姗来迟——
  
  梦萦国防绿
  
  陈应保入伍穿上国防绿,看起来有点偶然。
  
  惠水县雅水镇有座清秀的布依小村,有个好听的名字:葡萄寨。虽然这里并没有什么葡萄。
  
  上世纪60年代初,陈应保出生在这里。
  
  放牛、割草、上学……他的少年时代,和任何一个农家娃没什么两样。
  
  1980年10月,又到了征兵的时候。陈应保长成一个结实的小伙子,正在雅水镇中学念高中。和许多同学一样,他从小就对军营有着深深的迷恋。
  
  一天放学,他和同学一起走出校门,一个军人正散步到这里,引来同学们羡慕的目光。
  
  这个军人看到陈应保,对他说:小伙子,想当兵吗?
  
  陈应保说:想。
  
  “那你现在去武装部报名,我要你这个兵!”
  
  后来陈应保才知道,这人是部队下来接兵的干部任成云。
  
  陈应保于是跟着任成云,去校旁的区公所武装部报名,从小向往的军营梦一下成为现实。
  
  陈应保到了驻扎广西凭祥市的54259部队,在新兵营就表现不俗。第一次打靶,他的成绩为“良”,此后一直是“优秀”。
  
  任成云有点“得意”,他说:我看兵,从来不会错。
  
  1981年,长达57天的对越自卫反击法卡山收复战打响。刚下连队几个月的陈应保上了战场,参加了5月5月日法卡山收复战的第一战。那一役,他们团40分钟全歼敌军一个排,攻下山头,受到全军区嘉奖。
  
  血染法卡山
  
  陈应保不会忘记那场战斗。
  
  “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我参加了大大小小10余次战斗,歼灭了数十敌人,最惨烈的一战,我终生难忘。”
  
  “数千人的战斗,我打响了第一枪。”
  
  1981年5月16号,在法卡山上,陈应保所在团部与另一团部分在法卡山修筑1—5号工事。他们1连负责的5号阵地,在最前沿位置。
  
  凌晨2时,没有月亮,几粒星星时隐时现。陈应保和几名战友从山脚扛着水泥杆子顺着战壕往山上运。
  
  忽然,陈应保发现,就在他前方,一排人影悄无声息地包抄过来,最近的已不过20米。是敌军!他端起冲锋枪,一梭子就扫过去,同时向身后的指挥部大叫:我们被包围了。
  
  密集的枪炮声骤然在广阔的法卡山上响起,炮火映红天空。
  
  这股敌人,估计至少也得二、三千人。他们已对我军形成合围。强大的火力压制下,我军后方部队一时不能突破增援。
  
  陈应保和战友边战边退,退到4号阵地,又和4号阵地的战士一起组织反攻,夺回5号阵地。枪林弹雨中又退回,而后又冲上……
  
  拉锯战持续了10余次,山头上,敌我双方尸首横陈。
  
  敌众我寡,天色微明时,5号、4号阵地失守,陈应保和部队打散,失去联系,他和3号阵地上的战友编在一起了。身边的战友陈应保不认识,只知道他是个军官,这人穿着“四个兜”。
  
  又一次冲锋,“四个兜”左腿膝盖被敌人射穿了,鲜血直流。陈应保把他背下找了个掩体,进行了简单包扎,止住血。“四个兜”推开他,吼道:别管我,快去战斗。
  
  这是一场漫长的战斗,到下午6时战斗已持续了16个小时,陈应保他们3号阵地上我军只剩7名战士,弹药早就打光,他们用刺刀和石块同敌军肉搏在一起。战场态势在这时出现转机,我军一个连的兵力赶来增援,越军抛尸数百具,逃窜了。
  
  战后,陈应保回到连队,报告战斗中他打散后的去向。团部给他报了一等功,但战功并未获批,原因是无人证明他加入他部作战至最后,他并不知道与之并肩作战的那些战友属于哪个部分。
  
  连环画奇缘
  
  上世纪80年代,最流行的大众读物是连环画。
  
  1985年,陈应保退伍1年多了。这时,他已经是一个地道的农民。铁马冰河、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的军旅历程,已经藏进记忆深处。
  
  11月,他到县城办事,忙里偷闲,逛了趟书店。
  
  一册连环画一下跳入他的眼帘:《血染法卡山》!他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书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那场惨烈的战斗。
  
  翻了一半,有幅图画是一名战士在掩体里给战友包扎膝盖伤口。文字内容:5连连长邱谭安推开这名无名战士,吼道:“别管我,快去战斗。”
  
  这个战士就是自己呀!陈应保异常激动。
  
  从连环画里他才知道,他救的人叫邱谭安,是某部的5连连长;他才知道,与他一起战至最后的几名战士都记了一等功;他才知道,最后赶来增援是某部6连连长梁天惠和他的连队,让陈应保几人绝地逢生……
  
  他买下这册《血染法卡山》。
  
  回到家,陈应保带了退伍证和连环画,来到县人武部反映:我也是有功之臣,这册连环画就是证明……
  
  回答是:连环画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不足为信。
  
  陈应保去到都匀市找州复退军人安置办,回答如县武装部一样。但那里的干部告诉他,如果连环画里所说属实,你可以到老部队找连环画上的相关人证明。该是你的军功,就是你的。
  
  1986年11月,陈应保前往广西凭祥市的老部队。
  
  “真有此事?”老部队团部组织股的同志翻看了连环画,查他的档案,档案有当年1连为陈应保申报一等功却因无事迹证明人而未批的记录。
  
  “如果这个无名战士是你,那我们去找一个人,看他能不能给你证明。”
  
  团部当即带陈应保驱车数百里,找防城港驻军某师副师长。
  
  副师长细看了陈应保,热泪盈眶,上来抱住了他:小同志,战场上你救了我一命啊,当年我伤好了却找不到你。你退伍了?到地方当干部了吧?
  
  此人正是当年陈应保救下的邱谭安。
  
  “小同志,我对不起你……”问了陈应保的现状,邱副师长哽咽了。
  
  法卡山收复战胜利后,军旅作家采访了邱谭安等大批参战人员,写成报告文学《血染法卡山》,后来某出版社改编成同名连环画。连环画上的无名战士,就是陈应保。
  
  当日,邱副师长送陈应保回凭祥团部,层层上报情况。陈应保的军功以最快的速度得到落实。
  
  授予的是二等功——降了一级,原因是一等功只授给现役军人,其时陈应保已经复退。
  
  永久的军旅情结
  
  1986年末开始,惠水县雅水镇片区的几个乡镇,来了个邮递员,每周都定期准时把书报信件送到乡镇的机关学校和转件点。20多年,无论炎夏寒冬,风雨无阻——这个尽职尽责的“绿衣使者”,不知被多少小学生写进作文。
  
  他就是陈应保。当年办回二等功后,安排到雅水镇邮电所工作。
  
  他是个兢兢业业的邮递员,在雅水和周边四个乡镇风里来雨里去。多年来一直蹬自行车或是步行送信,但从来不会耽误。
  
  “扛枪就要卫国,到地方,就要搞好工作。吃的都是人民的饭。”他的话简单朴实。
  
  “在部队,战争时期,那是军令如山倒,一秒也拖延不得。”他极强的时间观念和极严的纪律观念,是在枪林弹雨中形成的。
  
  陈应保的心里,挤满的是当年的军旅记忆。
  
  他忆到,他的不计其数的战友,包括几位雅水镇片区几位同期入伍的老乡,长眠在法卡山上,那片土地,抓一把泥土,都有几粒弹片。
  
  他忆到,他不知哪来的力气,一下把魁梧的邱谭安背下火线,解下绑腿,给他包扎,止住如注的鲜血。
  
  他忆到,那场战斗,他和6名不相识的战友弹尽粮绝了仍坚守在3号阵地和敌人肉搏。是战斗英雄梁天惠带着他的6连,如从天降……
  
  法卡山的回忆,事过20多年,至今历历在目。
  
  除了战地回忆,当年与驻地百姓的深厚情谊,也让他时常从记忆中搜出来回味。在驻地,每每过节或是战斗凯旋,附近的百姓送酒送肉送水果来慰问他们;农忙时,他和战士们去帮群众插秧;老乡的住房被雨冲垮了,他们一起去给老乡修;他用布依语和那些壮族老乡交谈,壮语与布依语有许多相似之处,交流不困难……
  
  或许,部队驻地、法卡山,已成了陈应保内心深处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
  
  2006年,年近半百的陈应保因长年奔走山乡送信,身体、脚力欠佳,渐渐不适应邮递员工作。两个孩子也到了县城上中学。上级考虑他的难处,把他调到县城,换了个工种。
  
  现在,陈应保在某金融机构担任特勤护卫。离开部队20多年,他又与枪结缘。忆及四年戎马,或许,他又找到了年轻的感觉。
  
  



Copyright © 2010 lhh1.com 版权所有 向日葵连环画 执行时间:5.93273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