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连环画欢迎您,您可以选择[登录]或者[注册新用户]!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简体版 · 繁体版  

最全最新连环画电子版

首页连环画背景故事背景

寻访尤溪“林海娘子军”的足迹

作者:  来源:三明市政府网   发布时间:2012-02-02


小人书林海娘子军

女子耕山队员拖辘车运木头。

 


  
  1969年4月,罗春俤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图为1974年2月罗春俤(右)和她的秘书李建平合影于尤溪谢坑。


  
  40多年前,尤溪林海里有这样一群妇女,她们开荒造林、拖辘、放排,留下了一段耕山造林的传奇。她们就是被誉为“林海娘子军”的尤溪县梅仙镇谢坑妇女耕山队。
  
  “我们在经济上也要独立”
  
  梅仙镇谢坑村有诗坑、根竹园、新建等8个自然村。40多年前,罗春俤正在这里发起组建耕山队。
  
  那时,在尤溪,“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根深蒂固,社会上瞧不起妇女,妇女出门干活,会被看成是“不正经”,甚至有“妇女做男工,越做越空”的顺口溜。当年的妇女耕山队队员、退休干部陈秋妹回忆说:“当时妇女买一根针、一根线都要向男人要钱,经济上不独立,就谈不上真正的解放。”
  
  带领妇女走上新路的是罗春俤。
  
  土地改革那年,贫农出身的罗春俤26岁,当选为乡妇代会主任;1953年入党,1956年,她被选为乡党支部副书记,并连任妇代会主任。罗春俤一心想让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劳动,改变妇女的地位。她开始走家串户发动妇女向落后世俗观念挑战,组织互助组,上山造林、育林。
  
  鬼洞山是谢坑最高的一座山,祖辈传说鬼洞山上有“山魈鬼”,没人敢上这座山。罗春俤和姐妹们偏不信这个邪。1963年夏,38岁的罗春俤带着耕山队的9名妇女上了鬼洞山,这就是尤溪县第一支妇女耕山队———谢坑妇女耕山队。她们挥刀从上往下劈开荆棘、灌丛,除了看到一个山洞外,什么“鬼”也没见到。第二年春,她们在鬼洞山上种下3万多株树苗;并搭了个简易工棚住在山上抚育幼林。
  
  1964年夏,女子耕山队进军尤溪虎头山,队伍也发展到25人。1965年增加到了31人。
  
  尽管有过老虎的威胁,有过野蜂的狂蜇,有过劈山炼山的艰辛,虎头山还是被她们制服了,1200亩的荒坡披上了绿装。
  
  在罗春俤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门,走向自强、独立之路。
  
  “谁说女子不如男”
  
  耕山造林,总要砍下许多杂树枝。罗春俤和队员们想把枝桠整理成小木料和火薪材,运到城里去卖。可是,虎头山上除了一条辘道可走。怎么办呢?
  
  这些铁娘子也拖起了辘车。
  
  拖辘就是用两块木质坚硬的木头制成的狭长载运架,靠着人力拖动,在嵌进小圆木棍的山道上滑行,上山扛着空辘走,下山拖载着重物走,特别容易伤着人,男子都得十分小心。谢坑辘道弯弯曲曲,从深山到河边有5公里多,要经过3处陡坡11座辘桥,其中诗坑大辘桥长27米多,距山涧底近20米。这些没有吓退耕山队员。她们由空辘到载物,由轻载到重载,一车车的柴火运出了山外。
  
  耕山队造林从一开始就是自己带口粮上山。为了减轻生产队的负担,罗春俤和队员们开山造田,自己生产粮食。到1970年,耕山队在祠堂山上共开出了40多亩水田。后来,在县委、公社党委的支持下,她们在祠堂山盖宿舍、建仓库、办食堂,建起了新的队部,结束了住山棚的日子,这里也成了谢坑村的第八个自然村,取名为新建村。田里缺水,队员们就开渠引水。1969年,她们从队部南面的科第村水尾田处沿着山脚开了一条3.5公里长的环山渠道,凿了一条96米长、1.7米高的隧洞,硬是把水从科第引到了新开的田里。后来,又在水尾水渠源头处修了一个蓄水1万立方米的水库。她们自豪地把水库定名为“争朝夕”水库,把隧洞取名为“争光洞”。借着队部靠水的优势,她们又建起了一座17.64千瓦的电灌站,既补充了农田用水,又解决了生活用水。
  
  此外,她们还栽油茶、种茶叶,建基地、修猪栏,开苗圃、育树苗,发展多种经营;她们甚至还和男子一样,勇闯激流险滩放木排。她们也被尤溪人民誉为不怕“鬼”、不怕虎、不怕险、不怕难的“林海娘子军”。
  
  此后,“林海娘子军”队伍越来越大。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尤溪县90%以上的村都创办了“林海娘子军”,参加社队集体劳动的妇女达24213人,占妇女总劳力的92%,累计造林48.2万亩,育苗5039亩,抚育25.5万亩,妇女造林面积占全县同期造林面积的38%,育苗的55.9%,抚育的65.2%,以妇女耕山队为主营造的千亩人工林达180片,尤其是4片万亩林的营造,更是让人肃然起敬。
  
  “治了荒山,又治好‘睁眼瞎’”
  
  参加耕山队前,大多数队员都没什么文化;罗春俤也只上过14天的夜校。她不服输,参加工作后,有空就学,见人就问;天长日久,她达到了小学文化水平,开会讲话,作报告,也能讲得有板有眼。办耕山队时,她与大家晚上一同在灯下学习“毛著”。很多人都提高了文化水平。大家说:“耕山育林,既治了荒山,又治了自己的‘睁眼瞎’。”
  
  罗春俤的女儿罗玉兰还记得母亲当年的事:“她经常晚上在油灯下读书,吵得我睡不着觉……”罗玉兰去乡里上小学,有一次碰到了老虎,吓得不敢再去上学,罗春俤硬是叫大伯挑着学习用具,把她送到了学校。
  
  当年的耕山队员后来相继从这里走出去,活跃在尤溪的机关、学校、林场、医院、工厂、企业……
  
  永不褪色的绿色丰碑
  
  1964年秋,“林海娘子军”大战虎头山、苦练拖辘功夫之时,尤溪县委组织全县向她们学习。她们的名气很快传到省里。
  
  1965年,《福建日报》、《人民日报》先后刊发了关于“林海娘子军”的通讯,她们的事迹后来还被出版成小人书和编成南词说唱。慕名前往取经的人络绎不绝。
  
  1969年4月,罗春俤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举中央委员的时候,大会秘书长周恩来亲自提议让罗春俤唱票、监票。会上,罗春俤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72年9月,罗春俤出席党的“十大”,再次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回来后,被选为福建省委委员,省革委会委员、副主任,省妇联会副主任、主任,县革委会副主任,县妇联主任。1978年2月,罗春俤被选为全国五届人大代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力得到大解放,妇女耕山队逐渐减少。到1984年,仅保留18支。
  
  1987年后,尤溪县加快实施建设林业强县步伐,恢复组建一批以妇女为主的营林专业队。1989年全县有各类耕山队168个,其中妇女耕山队25个680多人。
  
  期间,妇女耕山队的领头人罗春俤于1983年4月退休,1990年1月因病去世;1992年谢坑妇女耕山队解散。
  
  1995年起,尤溪县林业生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营林生产基本上由承包户完成。但妇女耕山队的“红旗”不倒。尤溪县通过广泛开展妇女“双学双比”竞赛等活动,曾经重建了洋中际口、新阳葛竹等9个村妇女耕山队,累计完成新造人工林4.7万亩,补植2.9万亩。
  
  青山依旧在,丰碑永不朽。如今,尤溪县的片片荒山披上了绿装,全县森林覆盖率75.2%,绿化程度达91.76%,有“闽中翠帷,绿色明珠”之称;是全国南方48个重点林业县之一,全国南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
  
  所有这些功绩,妇女耕山队功不可没。
  
  



Copyright © 2010 lhh1.com 版权所有 向日葵连环画 执行时间:14.7809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