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逛夜市淘来的心爱宝贝
从小就喜欢看连环画的我,却不懂得收藏。成年后,发现自己喜爱的连环画已开始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我才觉得那些连环画的珍贵,于是开始搜寻自己喜欢的连环画。我最喜欢的连环画是《三国演义》,虽然《三国演义》出版的比较多,但要找全一套同一版本的连环画又谈何容易,我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一套
-
儿时的记忆—连环画《沸腾的群山》
下班取报纸,《鞍山日报》一则消息吸引了我:连环画《沸腾的群山》三位作者将联袂在鞍山市新华书店签名售书。小说原著、原鞍山文联副主席李云德先生我是熟悉的,我在县文联任秘书长期间,曾在台安接待过他;蔡国栋也在前不久来过台安政协,可惜那次机关没有事先准备好适宜作国画的熟宣纸,只好让先生在生宣上作画
-
抗美援朝题材连环画知多少
抗美援朝期间,中国连环画工作者就出版过即时的作品,尤以抗美援朝连环漫画《美国纸老虎》(米谷等集体创作大众美术出版社出版)、《抗美援朝大活报》(上中下,1953年)和抗美援朝题材连环画《志愿军未婚妻》(新凤霞主演)的艺术成就最高。新美术出版社于1952年—954年出版了一组抗美援朝连环画专辑,有华三川的《在朝鲜东战场》
-
大人最爱“小人书”
仲诚从小就是小人书的忠诚读者,常去租书店租小人书看。“租一本小人书几分钱,要反复看好几遍,才觉得划算。”6岁生日时,父亲问仲诚想要什么礼物,他张口就说:“我要连环画。”父亲花了3元“巨款”,给他买回来整套的连环画,足足让他开心了一学期。
-
一本珍贵的连环画《渡江捉敌兵》
笔者于五年前在一旧书贩子手中购得一本颇为珍贵的连环画——《渡江捉敌兵》,这本32开的连环画册,彩色封面共32页,每页上有两幅画面,共计64幅。此书虽然没有作者姓名、出版社名及出版的年月,但经笔者多方调查,此书大约是1949年底或1950年初编绘,主创人员是当时部队的美术工作者。
-
什么样的连环画才值得收藏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曾陪几代人度过童年时光,如今已成为受人关注的大众收藏品,价格逐年攀升,一些经典连环画动辄拍出万元高价。“九品”是最低门槛。连环画的九品,是指近新品,也就是书的封面或封底有很细微的折痕,或有极少量的污渍,有购书者的签名和印章存在。同一种连环画,品相的新旧会使价格相差好多倍。
-
二三十年代连环画家的艰难生活
在二十年代除了有世界书局等几家大型书局出版连环画以外,更多的是一些小书商在经营连环画,这些小书商中有二十余家相对具有规模。当时小人书出现的时间并不长,连环画家并不多,朱润斋、陈丹旭、刘伯良等几位是早期最为有名的连环画家。朱润斋的连环画最见功底,画中的人物造型背景,风景都非常生动、有趣,绘画多取材
-
公安题材连环画收藏
出于对公安题材的偏爱,我一直把这一类型的连环画作为收藏的重点,便宜的几块钱,最贵的30元,但积累下来也花去不少了。在我看来,不在乎收藏价值而单纯地收藏喜欢的专题才是最大的乐趣。我的多数藏品系上世纪80年代早期出版,这恰好也是公安题材故事片流行的时候。
-
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小人书滩和书局
二十世纪初的上海,是一座充满矛盾与冲突的繁华都市,一幅时空交错的画卷成为特殊历史年代的缩影。清朝遗老遗少还留着长长的辫子,洋女人穿着洋装留着新式卷发在街上溜狗。穿着长衫对襟的文人走路慢条斯理,而身着西装脚蹬皮鞋的青年却快步往来。路上轿子洋车人力车马车车水马龙,洋行当铺药铺中英文牌匾交相辉映
-
连环画《江姐》伴我成长
《江姐》题材连环画是我备加珍惜的藏品之一。第一次接触《江姐》是上小学时,我从同学那里借来一本安徽人民出版社1966年3月出版的《江姐》连环画。江姐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我,我感叹世间竟有如此坚强的人。从此,那个穿着蓝身旗袍,红色绒线衣的人,成了我心中坚强不屈的化身。
-
五十年代罕见《公路交通安全常识》画册
一个偶然机会,国道206高速公路莱州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觅得一本1956年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编印的《公路交通安全常识》(第三集),据了解,该书以当时极为畅销的连环画形式刊印,小32开本,用28页图画及几百字的说明对当时的交通安全知识(马车部分)进行了生动详实的介绍。
-
从石印画报到“小人书”的诞生
上海的《点石斋画报》是以图画新闻形式的连幅图画。最早发行的时候,仅仅只是作为《申报》的附送赠品,每十日出版一本,每期八页,其内容是“选择新闻中可嘉可惊之事,绘制成图,并附事略”。甫一上市,就因其贴近社会生活故事事卖点,以及精美的印刷和中西台壁的创新绘画技法,赢得了普通市民的喜爱。